北京時間7月29日,英國《金融時報》Lex專欄周一發文稱,三星電子雖然拿到了特斯拉價值165億美元(約合1184億元人民幣)的芯片制造訂單,但是這不足以推動該公司全面復蘇。
馬斯克來救場?
特斯拉老板埃隆·馬斯克(Elon Musk)向三星拋出了一份總額165億美元、為期八年的合同,讓其代工下一代定制AI芯片。這是三星迄今為止從單一客戶手中獲得的最大一筆訂單。
三星可能會抓住這次喘息之機。該公司過去幾個季度的財報表現令人失望,今年第二季度營業利潤預計將同比大跌56%,不禁讓人想起本世紀初的“索尼沖擊”(Sony Shokku)。索尼沖擊指的是2003年索尼發布了糟糕的財報預警,引發股價暴跌,導致投資者對整個日本電子產業前景產生恐慌。

馬斯克
在AI領域,三星在高帶寬內存(HBM)市場落后于韓國本土對手SK海力士。HBM用于提高英偉達等公司的AI工作負載效率。
在晶圓代工業務方面,三星更是遠遠落后于中國臺灣競爭對手臺積電。根據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數據,臺積電以67.6%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,而三星僅為7.7%,差距巨大。
“寒酸”的訂單
芯片廠依賴一種良性循環:客戶越多,良率就越高,利潤就越豐厚,再投資規模就越大,如此循環往復。但是目前為止,三星的晶圓代工業務卻在惡性循環。
尤其需要援手的是三星得州新廠。這家工廠受益于美國前總統拜登推行的《芯片與科學法案》,正面臨淪為“白象工程”(昂貴但無用)的風險。
投資者們對三星復蘇的看好已經推動其股價今年上漲近三成,而特斯拉大單消息又讓股價進一步攀升了6.4%。
然而,投資者的樂觀可能為時過早。對于一個習慣于天文數字運作的行業來說,這份為期八年的合約實在微不足道:每年才20億美元。標普Capital IQ的數據顯示,對于今年銷售額預計達2300億美元的三星而言,年均20億美元的訂單僅相當于約三天的營收。
馬斯克的計謀?
而且,馬斯克可選擇的芯片制造供應商本來就不多,他可能是有意讓芯片制造商互相競爭,從中獲利。
馬斯克把AI4芯片訂單給了三星,但把AI5給了臺積電,現在又把AI6給了三星。盡管合同條款未公開,但特斯拉大概率拿到了優惠條款。三星的產能閑置,有充分動機為特斯拉提供有吸引力的合同條款。而訂單飽和的臺積電則缺乏降價讓步的動力。

三星股價表現一直不如大盤
對三星來說,即便這筆合同未必是目前最賺錢的生意,特斯拉帶來的附加價值卻不可小覷:三星工廠可以打著特斯拉的招牌,吸引其他重量級客戶。同時,馬斯克還計劃親自到訪工廠,協助提升生產效率,這等于是附贈了一份管理咨詢服務。
杯水車薪
但是,僅憑這一單合同,還遠不足以帶動三星的全面復蘇。三星智能機等其他業務也面臨各自的壓力。三星近期股價漲幅雖略超基準指數(該公司在指數中權重頗高),但對應明年收益的市盈率已高過多數同業。
只有在技術上奮起直追,并重新贏得更多知名大客戶訂單,三星才有可能真正重回正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