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0月22日,由中國房地產報社主辦、中國城市與區域治理研究院與58安居客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的“重構居住關系-新租住時代”城市共生計劃主題沙龍在北京落幕。
隨著《住房租賃條例》正式施行“滿月” ,政策紅利逐步釋放,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,租賃行業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。
58安居客研究院研究總監韋謝指出,供需關系的轉變是行業變革的核心。《住房租賃條例》的實施為市場化租賃領域帶來了系統化合規要求,推動行業從粗放式增長向精細化運營轉變。
他認為,“十四五”之前,流動人口數量被嚴重低估,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國流動人口3.76億,比2019年的官方數據多出1.4億人。這一群體成為租賃市場的“隱形需求”,在過去的政策安排中未被充分關注。
此外,供需錯配問題依然突出。保障性租賃住房已建設2400萬套,但實際入住僅700萬戶;品牌長租公寓在管規模約300萬套,一線城市出租率超85%,供需相對平衡;而個人房源市場卻呈現“供不應求”與“租金下降”并存的矛盾現象。
需求端的變化同樣顯著。家庭小型化趨勢使得對居住空間的要求降低;生活配套亟待改善,全國尚有數千萬戶家庭面臨住房面積不足、設施老舊等問題;人口結構升級則帶來了長期改善性需求。韋謝強調:“產業工人、服務人員等群體若轉化為專業技術人員,將釋放巨大租賃需求。2030年城鎮化率預計提升至70%,還將帶動四千萬人進城。”
市場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趨勢:2023年以來,租房需求占比上升,買房需求占比下降,租賃市場正在補位。租金水平梯度下降,二線城市需求企穩,租售比突破國債收益率,為行業提供了利潤空間。
在圓桌研討環節,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,華潤有巢副總經理孫雪鵬,龍湖集團龍智資管航道、龍湖冠寓總經理顧濤,首創城發集團品牌營銷部總經理高廣漢,戴德梁行估價及顧問服務部副董事董一凡,從差異化運營、商業模式進化、資產價值提升等角度展開了深度討論。
張波從平臺視角提出,合規與效率是行業重構的基石。他認為法規落地后,淘汰的是不規范的企業,留下的是真正關注用戶需求的企業;條例倒逼企業合規升級,房源真實性管理、資金安全監管未來行業將更趨規范,政策支持也會逐步完善。
孫雪鵬指出,租客需求的變化體現在兩方面:一是服務升級,二是產品結構調整;顧濤強調,從維修服務到社群活動,再到精神層面的滿足,這些都是未來競爭的關鍵;在高廣漢看來,新租住時代的企業需平衡經濟賬與社會價值賬,從“房東”轉變為“微型城市運營者”。
在資產價值層面,董一凡指出,公募REITs的推出改變了估值邏輯,現金流穩定性成為核心指標。據他分析,土地期限與續期政策的不確定性是當前主要瓶頸,未來需通過運營效率提升與服務增值,增強資產退出時的市場認可度。
他們一致認為,新租住時代的核心關鍵詞是“運營效率”“用戶需求”與“生態共建”。唯有通過系統化思維與精細化服務,才能實現居住關系重構與城市共生發展,讓租賃不再是過渡選擇,而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