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9日,長安獵手K50在2025成都車展正式上市。新車共推出6款配置,涵蓋兩驅/四驅、標箱/長箱等多種版本,官方指導價12.79萬元起。該車定位為“超級增程數智皮卡”,首次搭載行業領先的30kW超級外放電功能,綜合續航達1031公里,主打多場景用車需求。

長安獵手具備電能輸出與成本優勢,可持續輸出22kW直流電與3.3kW交流電,總電量達227度,按容量換算,相當于可一次性為103塊大疆T60電池包充電,且充一塊電池耗時8分鐘,過程中運行噪音較低。從使用成本來看,若采用柴油發電機為電池充電,單塊電池充電成本約5元,一天充60塊電池需花費300元;而使用長安獵手充電,一天充電成本約120元,相比柴油發電機可節省較多開支。此外,在出行成本上,長安獵手純電模式下每公里成本約7分錢,與傳統皮卡相比,按年度使用情況估算,一年可節省約15600元。

目前,長安獵手K50通過升級超級外放電系統,從22kW升級至30kW,可以支持無人機兩塊電池同步充電、同時兼容更多的用電設備,大幅提升效率。
針對電力搶修、風電運維、應急救援等高頻次巡檢及保障場景,長安獵手K50以“可油可電”的超級大增程方案,根治純電續航焦慮與燃油車加油難、高成本等諸多痛點,具備續航長、動力強、用車省、通過性高等綜合優勢。

長安獵手在車身結構與動力操控性能上有針對性設計,其大梁重量為220公斤,采用2:5:2變截面結構設計,可靠性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9%,大梁設計載荷為1.1噸,極限載荷達2噸,拖拽能力為2.5噸,以滿足拉載與拖拽場景下的穩定性需求。動力與通過性方面,車輛配備智能電四驅系統,輪端扭矩可達5000N·m,百公里加速時間7.9秒,起步響應時間0.4秒;采用非承載車身并加裝底盤護甲,具備OR2級越野能力,可應對砂石、冰面、爛路等復雜路況。底盤調校上,搭載雙叉臂前懸架與五連桿后懸架,轉向響應時間20毫秒,旨在提升高速過彎時的行駛穩定性。

長安獵手在功能場景與性能體驗上覆蓋多元需求,其電能應用方面,具備30KW超級外放電能力與227度電量儲備,可同時為15桌火鍋供電并持續7小時;出行場景中,搭載智能電四驅系統,綜合續航達1031KM,同時擁有29°接近角、26°離去角及600mm涉水高度,以適應不同路況的探索需求。智能化配置上,該車全系搭載華為HMS for Car系統,配備L2級輔助駕駛功能與10種駕駛模式,嘗試通過科技配置優化皮卡使用體驗;在場景拓展上,依托后斗設計支持多種使用方式,既適用于飛手作業場景,也可作為房車搭配選擇,兼顧工具屬性與生活場景需求。
長安凱程皮卡產品CEO、凱程汽車研究院總經理黃智講到:“長安凱程還推出覆蓋全國1600余家的售后服務體系,高標準的質量三包政策、客戶五大承諾。針對行業客戶更有至高1個月的深度試用體驗。你們守護社會,獵手守護你們。”

除了核心性能優勢,長安獵手K50在外觀設計上同樣展現出硬核美學風格。其設計靈感源于自然界中“獵手出擊瞬間”的動態張力,設計師將這種充滿爆發力的動勢感與力量感融入整車造型,凝練出專屬長安皮卡的“獵動設計”語言。這一設計不僅打破了傳統皮卡偏向工具屬性的刻板外觀,更以更具視覺沖擊力的線條、姿態,重新定義了皮卡車型的美學表達,讓功能性與設計感實現了較好融合。
正如長安全球設計中心 凱程設計總監 Chris Hamilton所講,獵手眼、鯊魚臉、雙聯屏、AT胎、橄欖綠、熱浪橙,讓長安獵手K50不僅是一臺車,更是一個宣言。

長安獵手與用戶共創,回應用戶多元化需求。攜手大疆,定義“飛、車一體”標準;與華為,共創HMS For Car智慧體驗;與寧德時代,共創金鐘罩高安全高可靠強越野電池;與飛豬旅行,共創新疆自駕路線;與科技公司,共創“野王”越野裝備;與中國美院,共創千面美學;與各大改裝廠,共創用戶的定制化皮卡……讓長安獵手,成為跨界合作的土壤,服務創新的草原,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新生活方式。

在皮卡車型的全球發展歷程中,其曾長期與美國文化深度綁定;而隨著新能源技術與數智化浪潮的推進,全球皮卡市場的話語權正逐步向中國轉移,中國式皮卡生態憑借技術創新與場景適配,正成為全球皮卡領域的重要參考范本。
作為這一趨勢的代表性車型,長安獵手憑借市場表現與產品實力,斬獲多項行業銷量桂冠,包括插電混合動力皮卡銷量冠軍、13 萬以上高端新能源皮卡銷量冠軍及央企新能源皮卡銷量冠軍。在產品定位上,長安獵手始終以高品質與高可靠性為核心,依托長安汽車覆蓋全球的研發體系與服務網絡,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用車保障,因此成為眾多行業客戶的優先選擇。

長安獵手K50以30kW超級外放電和超千公里續航為核心賣點,精準切入新能源皮卡細分市場,為行業用戶和戶外愛好者提供了傳統燃油與純電車型之外的新選擇。其增程技術有效緩解續航焦慮,多功能外放電設計展現出不錯的場景適應性。雖然新能源皮卡仍面臨政策與市場接受度的挑戰,但這款車確實為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路。我們期待實際交付后的用戶反饋,不知各位讀者是否看好這類新能源工具車?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您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