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 月 1 日消息,2024 年 11 月 1 日起,我國鐵路客運領域正式啟用數字化的電子發票,當時推行了“紙質票、電子票并行”的過渡期,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,在這段時間內旅客仍可打印紙質報銷憑證,并使用相關紙質憑證進行報銷。
封面新聞記者就此事向鐵路 12306 確認,9 月 30 日之后旅客就無法再領取紙質報銷憑證,客服人員表示:“目前紙質報銷憑證只開具到 9 月 30 日,之后車站就不再提供紙質憑證,全部轉為電子,目前還沒有收到新的相關規定”。
截至IT之家發稿,“紙質火車票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”相關話題已登頂微博熱搜,引得不少網友發起“回憶殺”,紛紛曬出了自己多年珍藏的火車票、報銷憑證。
“紙質報銷憑證”和“紙質車票”不能混為一談,是兩種東西,前者雖然形態上與紙質車票一樣,但在票面上會標注“僅供報銷使用”;而后者兼具旅客承運合同、乘車憑證和報銷憑證功能,可在自動檢票口、人工檢票口上作為乘車憑證使用。
▲ 一張紙質報銷憑證
我國的鐵路電子客票已于 2020 年 6 月 20 日全面推行,覆蓋中國大陸境內絕大多數列車,旅客只需要在自動檢票口/人工核驗口刷身份證、回鄉證、臺胞證、護照等身份證件即可乘坐火車,但國際聯運列車、北京市郊鐵路 S2 線列車、上海金山線等特殊線路仍需要 / 可以使用紙質車票 / 代用票乘車。
▲ 北京市郊鐵路 S2 線的代用票
同時,相關部門針對老年 / 不熟悉使用手機的群體設計了“行程信息單”,其形態類似購物小票,可在車站人工窗口購買車票時索取,在手機上購買車票的乘客也可在自助機器上刷身份證打印信息單,但相關單據只能作為乘車信息提示單,不能作為乘車憑證/報銷憑證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