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,如今的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乘用車市場有著“獨一檔”的影響力。而且,隨著華為技術對于汽車產業介入的越深,車企與華為的合作模式愈加多元。但無論何種模式,都是主機廠與供應商之間的不同形態,雙方在明確邊界內完成“物理結合”,進而導致融合度無法達到最大化。
中國汽車產業需要“破壁人”去重構秩序,這一重任已由承擔。
今年3月,廣汽豪擲15億元全資設立華望汽車技術(廣州)有限公司。這家承載著廣汽與華為戰略合作使命的企業,甫一誕生就引發行業震動。

相比傳統的“華為出技術,車企造車身”的機械結合方案,華望模式的核心是體系層面的融合。該模式下,華為不單純是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供應商,而是通過同步辦公全程參與從產品規劃、設計、研發、到質量管理、產品營銷的每一個環節。
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,華為將IPD(集成產品開發)和IPMS(集成產品營銷)體系完整植入華望。華望在產品研發初期就洞察到用戶對各類配件的需求,這種數據驅動的需求閉環,使華望的產品定義精準度比傳統車企大幅提升。同時為了更加高效,華為與廣汽還成立了聯合研發團隊同步辦公,將智能駕駛系統與整車調校的適配周期大幅減小。

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這種“物理空間的協同”打破了傳統合作中“技術方與制造方各管一段的割裂,使華望車型的智能體驗與機械素質實現“化學級融合”,最終實現產品從“功能的疊加”到“用戶需求載體”的升級,為用戶帶來更適配、更成熟的智慧出行體驗。
體系共生,打破壁壘
毫無疑問,華望模式的核心突破在于重構了協作基因。
一直以來,關于華為其他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“靈魂論”,如今廣汽與華為的合作,雙方找到了新的平衡點:華為專注智能化“靈魂”,廣汽把控制造“軀體”。 這種分工模式直指汽車產業的核心變革——當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成為競爭主戰場,傳統車企是否應該將“靈魂”交給科技公司?
華望模式給出了一種答案:引入華為IPD和IPMS管理體系,貫穿從產品定義到生態服務的全鏈條,但保持制造主導權。

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表示,華望的詳細定義與定位將由華為主導,廣汽提供支持及體系保障,以發揮“廣汽制造 + 華為智能”的互補優勢。區別于單純的零部件供應或者是技術輸出,華望的合作貫穿了品牌、產品、營銷、服務、用戶、制造等幾乎所有環節。
這既規避了廣汽淪為代工廠的風險,又充分利用華為在智能化領域的領先優勢。對華為而言,這種靈活的合作模式突破了原有三種模式的限制,使其技術生態能夠覆蓋更廣泛的車企伙伴。由此,雙方得以建立更高效的全流程協同機制。

華望模式的特點,“不再是技術買賣,而是兩個工業體系的化學鍵重組”,這是業內人士對此比喻的描述。據了解,目前華為已向華望開放了超過2000項智能汽車專利,廣汽則貢獻了全球唯一新能源燈塔工廠的生產控制權。
正是得益于體系的獨特性,讓華望模式充滿廣闊的發展潛力。合作雙方目標高度一致,體系機制的高效協同,讓華望受到了投資者們的高度追捧。
渠道共贏,高效創新
8月7日,華望在廣州舉辦渠道招商大會。此次招商大會吸引了全國百強經銷商,超百家豪華車經銷商(含奔馳、寶馬、雷克薩斯等核心渠道)集體到場,涵蓋一線到四線城市核心商圈資源,這是近年來豪華車渠道最“大陣仗”的跨界集結,紛紛轉身追華望。
據了解,華望汽車的渠道網絡將采取代理制模式。依托少商多店原則,以“1+N”渠道模式進行網點布局。“1”代表用戶中心,地理位置主要為核心汽車城商圈;“N”代表體驗中心,地理位置主要為商超商圈。華望將首先面向核心40城開展網點招募評審。

該模式參考了行業成熟的渠道模式經驗進行優化,風險可控,渠道市場穩定。綜合實力優秀的經銷商可以優先拓店,對于資源和經營能力強的經銷商可以做到一城一商,甚至一省一商。同時,華望將徹底貫徹以銷定產策略,體驗中心/用戶中心下訂,用戶中心交付,華望按照訂單發車,門店低庫存,經銷商資金占用將有效降低、也能從源頭上避免引高庫存帶來的市場波動。
可以說,華望對“建網”有著成熟的部署,參考行業成熟的渠道模式經驗進行優化,從根本上確保合作伙伴風險可控、確保渠道市場穩定。而經銷商們也看懂了華望“體系共生”帶來的“產品確定性”、“盈利的確定性”。首批合作名額引發經銷商瘋搶,已經證明了華望模式,本身就是一次高效、高速的模式創新。

結語:
6月30日,當馮興亞與任正非的手握在一起時,背后是兩家千億級企業對智能電動車終局的共識。2026年華望首款車型的面世,將成為檢驗“華為定義+廣汽智造”模式的試金石。
華望的快速推進,折射出中國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的獨特路徑。既非傳統車企的孤軍奮戰,也非新勢力的顛覆革命,而是通過科技巨頭與制造龍頭的深度耦合,重構產業價值鏈。
未來已來,華望模式已經成為“華系高階新打法”,其誕生本身,已為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大的新動能,將為中國汽車產業探索出一條科技巨頭與大型傳統車企深度協同、優勢互補、共同躍升的創新路徑。而中國汽車產業的新生態也將在“軀體”與“靈魂”的重新定義中,駛向更開闊的水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