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剛,上汽奧迪E5 Sportback正式上市,起售價23.59萬元,并提供限時1萬元的保險權益,等于把門檻直接打到了22萬區間。

“AUDI以中國速度前行,以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為品牌內核,始終堅守中國用戶所信賴的奧迪標準。”奧迪·上汽合作項目CEO宋斐明(Fermín Soneira)在發布會現場表示。
長期以來,包括奧迪在內的“BBA”豪華品牌,在中國電動化與智能化的浪潮中始終顯得力不從心。面對越來越快的市場節奏與用戶期待,它們的回應常常顯得滯后甚至被動。

但這一次,E5 Sportback是奧迪給出的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正面回應——不僅產品上“走進主流”,更在發布節奏、用戶溝通、價格策略上展現了少見的主動姿態。
上市僅30分鐘,E5 Sportback的訂單量便突破10153臺,上汽奧迪也罕見地第一時間發布了銷量戰報。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,這應該是上汽大眾體系內第一張新能源車型的訂單海報(如有誤請忽略)。這至少可以說明一點:市場對這款車的認知和預期,已經精準“打到位”了。
這種感覺,在發布會現場也非常直觀。從智能交互的反應速度,到奧迪標志性的駕控質感,再到極具新能源語言的整車設計,一切都指向同一個判斷:這不再是一輛“適配中國”的奧迪,而是一輛由中國共同定義的奧迪。
這個背后的關鍵邏輯,其實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:China-co-created。
過去幾年,傳統豪華品牌在電動化賽道上始終顯得“水土不服”:車是全球版本,體驗是滯后的,交互不接地氣,語音系統“叫半天聽不懂”,價格還堅挺地讓人敬而遠之。而用戶在新能源領域的標準早就變了——他們不再用品牌信仰來買單,而是用“體驗是不是夠爽”、“智能是不是好用”、“有沒有新勢力那味兒”來衡量價值。
在這樣的評價體系里,E5 Sportback是第一個真正符合“中國新能源用戶胃口”的豪華品牌產品。

它用的不是奧迪傳統那套平臺,而是全新ADP架構;搭載的是AUDI OS操作系統,語音助手接入的是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,響應迅速、語義理解能力強、還能模仿用戶語音;智駕與Momenta聯合開發的“輔助駕馭”系統,駕駛體驗甚至某些層面超越同門搭載華為智駕的A5L Sportback;甚至中控臺都配備了一塊類似于“智慧島”快速控制模塊,全域OTA 和用戶定制服務也成為默認配置……
這些都明確告訴市場:這就是一輛在和中國共創的奧迪。
所以必須承認,E5 Sportback的背后不是簡單的“技術進化”,而是一種組織結構的轉向。
從平臺到底層算法、從設計決策到語音棧調用,這輛車的誕生過程本身就是一場China-co-created。不是中國團隊“幫忙適配”,而是中方真正開始參與到產品的定義與體驗的塑造之上。
這點很重要。
因為很多品牌嘴上說“更貼近中國”,但組織上還是“總部主導、中國采購”。而E5 Sportback背后是上汽奧迪與德國總部在平臺、操作系統、車控、智駕上全部雙向協同——這是實打實的共創。

我們也可以看到具備這種邏輯已經不是僅有奧迪一家。寶馬最近在慕尼黑發布的新世代首款量產車型iX3,作為一款為全球市場開發的全新平臺車型,在中國市場同樣邀請合作伙伴共創。
這說明一個大趨勢正在形成:未來的豪華品牌產品,絕對不是“德國主,中國從”,也不是“德國放,中國干”,而應該是“中德共創”。
“China-co-created”這個詞,不是品牌姿態,而是產業邏輯。
奧迪全球CEO高德諾此前接受寰球汽車采訪時就表示,我們必須正視一個現實,今天的中國市場不再是“全球戰略的延伸”,而是“全球戰略的策源地”。智能化體驗、中國用戶需求、生態服務、技術融合能力……都在逼著國際品牌重新調整思維。
說到底,“China-co-created”不是一句好聽的詞,它代表了一種方法論的轉向:從輸出產品,變為共創價值。
奧迪這次做得更徹底一點。這不是巧合,而是因為它意識到再不轉,就會徹底被時代拉下。
也正因為如此,這輛車的價格,反而成了“最不意外的部分”。
23.59萬元的起售價格,疊加權益等于22萬起步。這直接打入了小米SU7、001等這些中國新能源最主流的競爭區間,但是和他們不同的是E5 Sportback是帶著百年奧迪的品質和同價位少有的掀背車姿態來的。
多說一句,以前豪華品牌在這個價格帶會猶豫不決,但這次奧迪沒有,它選擇了正面硬剛。這不是盲目卷價格,而是代表它在用新的價值構成公式來定價:不是傳統意義的“品牌+機械”,而是“平臺+智能+生態+共創背景”。

這個公式,才是新能源用戶真正認可的價值公式。
對用戶來說,這是一輛豪華品牌電動車第一次“講明白自己要在中國怎么玩”。而對整個行業來說,這可能是一次方法論的先行驗證。
所以,為什么越來越多傳統車企做電動車“像在交作業”,而有些產品卻能讓人覺得“像在定義未來”?答案就在于,你有沒有把“共創”放在產品的設計起點上,而不是在發布會PPT里寫幾個合作伙伴的Logo。
E5 Sportback是一次少見的例外——它既保留了德系豪華在底盤、操控、舒適性上的強項,又真正融入了中國市場對智能、生態、交互的理解。這種結合不只是“疊加”,而是從一開始就站在一起。
所以,它不是“適合中國的奧迪”,而是“由中國共同定義的奧迪”。
我愿意相信,在這個路徑上走得越深的品牌,未來就越有可能贏得中國市場的長期信任。
因為如果豪華有新定義,那一定是China-co-create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