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米內部經常吵得死去活來,翻天覆地,甚至為一個問題爭執一年。但這樣,老板才不容易犯錯誤。”9月25日晚,小米董事長雷軍在接受《中國企業家》等媒體采訪時稱。
9月25日19時,小米CEO雷軍發表了自己的第6次年度演講,主題是《改變》。發布會前,雷軍在微博上曝光了身穿印有“正是闖的年紀”字樣T恤的照片。雷軍專門在演講中拿出時間,表示這個slogan的靈感來自于他28年的好友,二次創業、轉型直播電商的凡客CEO陳年——雷軍講到這些時,正在抖音直播的陳年掩面流淚不已。

來源:受訪者
今年的演講,雷軍帶來的是小米玄戒芯片、小米造車背后的故事。從2020年首次演講,雷軍年度演講不僅是他個人思想的分享,更是觀察小米在特定發展階段,所面臨挑戰與轉型思考的窗口。
去年,雷軍以《勇氣》為主題,宣揚的是一個意氣風發、英雄主義的造車故事。但今年,各大平臺的直播評論中,滾動著不少批評小米的聲音。
2025年,對小米和雷軍而言,都是成就與挑戰并存的一年。
在數字層面,小米刷新了各種紀錄:小米財報、市值表現亮眼,首款SUV 小米YU7上市后銷量強勁:3分鐘大定超20萬輛,18小時鎖單量突破24萬輛。今年5月,小米發布了首款自研3nm手機SoC芯片“玄戒O1”,成為全球第四家具備該能力的企業。
但同時,小米的品牌形象也因意外事件出現松動。今年3月,小米SU7在安徽的交通事故導致三名乘客不幸遇難,進而引發全行業對輔助駕駛系統安全性的廣泛關注。隨后,小米SU7 Ultra車主們又針對挖孔版前艙蓋,在各大社交平臺發起了維權行動。
近日,小米汽車召回了11.7萬輛小米SU7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產品召回技術中心稱: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在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開啟的某些情況下,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、預警或處置可能不足,若駕駛員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增加碰撞風險,存在安全隱患。
雖然雷軍沒有對此明確回應。但他在演講中回顧了小米過去5年的發展歷程,坦陳自己曾面對焦慮、黯淡的時刻,并最終“逆天改命”的故事,都無疑宣示著,雷軍相信小米能夠通過技術成長與蛻變,贏得公眾信任的決心。

攝影:趙東山
會后采訪中,雷軍表示:小米要從互聯網公司堅定地走向智能制造的新戰場,轉型成一個硬核的科技公司。“硬核的科技公司跟互聯網公司不一樣。互聯網是機會驅動的,科技公司是使命驅動的。”
為此,2020年小米設定了“5年技術投資1000億元”的計劃。站在2025年的節點,小米對未來5年的規劃是,投入2000億元的研發費用。
雷軍也多次談及:公眾對于小米還有不少誤解和刻板印象。
不久前,小米17跳過“16”命名,直接對標iPhone 17的代際,引發了全網熱議。“今天大家需要重新認識一下小米手機,跟iPhone17全系列相比,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。”雷軍在采訪中稱。
當下,高端化、對標乃至超越蘋果,仍是小米的生死之戰。
《中國企業家》統計:2021年雷軍在演講中,提到“高端”31次,2022年有22次,2023年高達46次,提及iPhone及蘋果也達到了22次之多。
在過去5年的高端化探索過程中,雷軍表示,小米一步步積累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論。“我們有三大引領:科技引領、認知引領、審美引領。每個季度都會組織研討,在高端化的過程中有哪些成績,遇到了哪些困難,或者掉到了哪些坑里去。”
但要超越蘋果,仍是一場“漫長而痛苦”的馬拉松。
“我們還是要全心全意向蘋果學習,一步一步地把每一個細節做好。蘋果是360度無死角,在每個領域里面他們都下了很大的功夫。我們現在可能是先找10個點突破,接著找20個點突破,然后一步一步覆蓋更多的角度。”雷軍說。
在大眾最為關心的造車層面,雷軍透露:小米YU7已交付超4萬臺。他也再次強調小米造車要對標特斯拉和保時捷,打造全球最強純電性能車的初衷。
不過,產能仍是困擾小米造車的最大痛點。近日網絡上對小米非議的增加,也意味著隨著時間推移,小米已告別新手保護期。
雷軍表示:小米離大家的需求和要求差距還很遠。“我跟同事們說,高標準、高要求是好事,我們不要老覺得自己是汽車行業的新兵。我們正在快速提升生產效率。”
以下為《中國企業家》等媒體采訪雷軍實錄:

談與蘋果的競爭:對標蘋果,超越蘋果
問:小米直接從16跳到17,引發了熱議。你說小米要全面對標iPhone,怎么理解這句話和這次改名?
雷軍:我們從小米16改名小米17引起的輿情,令我挺驚訝的。我們做手機15年,有很多人對小米還有一些刻板的印象,甚至看法很固執。今天大家需要重新認識一下小米手機,我覺得小米手機這一代的產品力是跨代升級的,跟iPhone17全系列相比,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。
5年前我們提出對標蘋果,首先是要有勇氣,敢于對標世界第一。只有對標,你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,并跑到領跑。在電池技術、屏幕技術包括散熱等方面,5年前我們就開始用VC均熱板。今天我們的傳感器、潛望鏡,很多計算包括空間堆疊,都有非常多創新。

來源:受訪者
我想通過改名這個行動,讓大家重新認識一下小米手機,重新表達我們敢于挑戰世界第一的決心。
問:長期來看,你認為小米以及國產手機廠商與iPhone的競爭會呈現一個怎樣的走向和態勢?
雷軍:蘋果是一家非常偉大的公司,需要我們每一家公司都潛心學習,我覺得這一次 iPhone17系列賣得非常好,網上的評價叫“牙膏擠爆了”,他們相對過去的iPhone往前邁了一大步。但講實話,在很多技術領域里面小米17都領先,這就是我們為什么有信心全面對標。
我們跟蘋果的競爭可能還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,我們還是要全心全意向蘋果學習,一步一步地把每一個細節做好。蘋果是360度無死角,在每個領域里面他們都下了很大的功夫。
我們現在可能是先找10個點突破,接著找20個點突破,然后一步一步覆蓋更多的角度。我們提的全面對標,不僅僅是對標主要配置和參數,更多要在科技引領,在更多的體驗方面,要對標蘋果甚至超越蘋果。

談汽車產能提升
問:在產能提升上,小米汽車有哪些計劃?今年四季度的訂單消化能夠到達一個什么樣的程度?
雷軍:小米的汽車工廠整個自動化率一直做得非常好,同時我們也在不斷技改,不斷提高效率,調整排班。我們在2個月20天的時間,整個YU7交付了超過4萬輛。當然,距離廣大準車主的需求還有巨大的差距,但我們會不斷地努力提升。
到今天為止,小米進入汽車行業滿打滿算不到1年半,我們是去年4月3號才交的第一輛車,我認為我們干得還不錯,但離大家的需求和要求差距還很遠。
我跟同事們說,高標準、高要求是好事,我們不要老覺得自己是汽車行業的新兵。這里也跟大家做一個解釋和說明,我們正在快速提升生產效率。
問:小米汽車發布之后,市場和用戶的反饋非常熱烈,但也引起一些質疑,你如何看?
雷軍:小米汽車發布以后,成為了全網被黑的最慘的品牌之一。這次6部委聯合行動打擊黑水軍黑公關,我們舉雙手支持。我們覺得整個汽車產業還是需要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才能持續發展。

談高端化:還需要時間一點點學習
問:小米這5年發生了很大變化,你最大的變化是什么?
雷軍:小米15年前創辦的時候,我們的使命就是堅持做感動人心、價格厚道的好產品,讓全球的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。15年前我進入制造業,就是想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方法,推動科技的普及。
5年前,我們發現智能手機已經普及,大家不再是稀缺時代,進入到了產能過剩、希望進一步升級的階段。所以我們經過反思以后,堅定地提出了高端化戰略,全面對標蘋果,希望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。
其實我們這5年,在手機的高端發展上下了很大功夫,跌跌撞撞摸索了很多經驗。
我們在做汽車的時候,堅定地做了高端車。今年我們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,大家能看得到,小米汽車的含稅均價為289000元,這跟BBA的價錢是差不多的。
所以今天小米汽車已經進入到了高端區間,Ultra這款五六十萬的車,能賣這么大的量。我越來越堅信,只要下功夫投入技術研發,就有機會把高端化完全做成。在手機、汽車取得經驗以后,我們今天也在推全品類高端化。
問:小米高端化進程中,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?
雷軍:回顧過去的五六年時間,小米高端化遇到最大的壓力還是2022年。我們受全球經濟環境和地緣政治的影響,業績下滑了15%,2023年業績又下滑了3%,對我們這么大一家公司而言壓力是巨大的。
我們第一次做高端化也很緊張,沒想到第一年就遠超預期。大家覺得高端化很好做,然后就掉到了坑里,再一點點走到今天,所以它是一個曲折前行的過程。
問:小米高端化推進過程中,核心受眾群體也在發生變化,小米為此做了哪些努力?
雷軍:五六年前我們是一個偏男性的品牌。但今天小米汽車接近半數的用戶都是女性,整個用戶結構發生了變化。
在過去5年的高端化探索過程中,我們一步步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論。我們有三大引領:科技引領、認知引領、審美引領。我們每個季度都會組織研討,在高端化的過程中有哪些成績,遇到了哪些困難,或者掉到了哪些坑里去。這個高端化的過程,是一步步走出來的。

談汽車行業:很多車企都在摸著理想過河
問:你曾講到在高端汽車市場上,中國汽車全面領先。在其中,小米扮演什么樣的角色?
雷軍:第一,小米在底盤技術、駕控、性能這些方面,向傳統豪車學習,比拼保時捷,這100多年來所有高端車都在紐北賽道打拼。小米是第一家把紐北當主場,認真把車的底盤、駕控做好的企業。

小米YU7 來源:受訪者
很多人說你的車跑那么快干嘛?這是做車的基本功啊。只有在這么快的極限情況下,才能把車做好。100年來,所有車廠都是這么做的。中國車廠現在才開始做這件事情,所以我相信在小米的引領下,會有越來越多的車重視駕控、底盤、汽車的機械素質。
第二,人車家全生態,包括生態互聯開放合作,這也是小米給市場帶來的新東西。此外,還有高度重視設計,小米現在已經做了幾十種車漆,且計劃在3年內再做100種。市面上大眾車型為什么顏色很少?因為簡單、成本低、快。但我們認為,車的顏值也很重要。
問:小米也開放了汽車IoT的接口給所有車企,目前小米跟這些車企的合作到了一個什么樣的進度?
雷軍:小米汽車是后來者,我們發自內心感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所有先行者。2023年年底,我們用非常認真的方法致敬了整個行業的先行者,非常真誠地感謝大家所做的貢獻。小米作為后來者,還是享受了很多時代紅利。所以從第一天起,我們認為小米有責任幫助整個行業進步。我們是受益者,我們也要反饋整個行業。
所以我們加入汽車行業以后,一直強調合作共贏。在過去的一年半里,大家應該看到我們還是有效地推動了行業之間的合作。今天國產汽車大家都在進步之中,其實沒必要搞得很難看,而且這個市場也很大。
基于這一點,我們在推動loT的標準和協議的開放。小米的手機秒充協議全部免費,這可以讓更多的車能夠更好的支持小米手機,越來越多的車廠跟我們正在結盟和合作。
問:明天理想發i6,你和蔚小理創始人關系也很好,造車之后如何評價蔚小理?
雷軍:順為和小米很有幸成為蔚來和小鵬的早期投資者。理想雖然早期沒有投資,但是理想跟我們都是北京企業,也有很多的合作。我非常欽佩李想為整個新能源汽車作出的偉大貢獻,我認為理想開創了大空間增程SUV這條路。大家低估了產品定義的價值,不少的車廠都是摸著理想過河的。

談組織:高管們吵架是常事
問:在籌備汽車和芯片這兩個大項目的過程中,你遭遇了哪些具體的挑戰?
雷軍:我此時此刻面臨的問題就是,定制服務到底成不成?
我非常慶幸小米內部的決策文化是非常民主的,大家經常吵得死去活來,翻天覆地。我也蠻喜歡這個環境,我覺得只有這樣的決策環境,老板才不容易犯錯誤。
如果我一個人拍板,(汽車)定制服務干了再說。但實際上他們反對是有道理的,全世界就沒有一個大眾品牌能把定制服務做好,因為真的很麻煩。只要有哪一點做得不好,用戶肯定從頭到腳把你罵個死去活來。
小米還有一個很包容的文化,鼓勵你去試。只要你說得明白,風險可控,你就先去試。定制化服務就是小米今天在高端化遇到的又一個攔路虎,我今天講了我們很多內部的爭議,有的決定一爭爭一年,我們內部經常開共創會,一開一整天,從早上到晚上不停地吵。但是這種共創的氛圍,使我們決策的準確度大幅度提升。
如果5年后我們的定制服務真的成了一個很多高端客戶喜歡的服務的話,我們就基本做成了。我都不想要掙錢,不虧錢就算成功了,我們真的為客戶做到了體驗平權。

談未來:長期持續投入
問:未來3~5年,小米在銷量增長上有沒有找到什么新解法?
雷軍:從全球來看,手機都是競爭特別激烈的市場,它的競爭難度甚至超過了汽車。蘋果、三星、華為都是這個星球上的科技巨頭,中國市場也是我見過最激烈的市場。6個主要玩家的份額都很平均,都是15%左右的市場份額,各領風騷兩三個月,我們的5家同行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。
在這么強大的同行競爭壓力下,我們早就放棄了速勝的可能性。兩年前我跟他們提的目標就是每年堅定增長1%的市場份額,看能不能5年時間做到20%的份額。小米是長跑型選手,時間越長我們越強大。過去的5年,小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你可以再給小米5年時間看一看。
我們要向所有的同行學習,但我們也要在各個維度不留死角,做六邊形戰士。我們會從每一個維度去關注,跟對手差別在哪里。

來源:受訪者
問:小米17系列中,采用了很多國產材料創新,小米在供應鏈自主化方面有哪些布局?
雷軍:5年前,我們就提出要轉型智能制造,轉型硬核科技公司,其核心是能力驅動,而不是賭機會。它需要3年5年10年的投入,持續研發,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。
我對整個中國的工業越來越有信心,我們早期都在應用層的創新,這是我們中國公司的長處。緊接著到零部件級的芯片級創新,材料和核心的零部件創新。今天我們講的紅色發光主材,是中國國產公司第一次做到歐奈爾的材料級別。此外,我們的超級像素、電池技術等等也在突飛猛進地發展。
這些都得益于我們在手機業務對核心研發的長期、持續的投入。我們整個手機部的研發人員有1萬多人,過去我們講得少,其實小米下了很大的功夫。